
6月10日,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廈門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廈門要重點發展產業鏈制儲氫裝備、核心材料、零部件,及氫燃料電池和車船裝備等環節,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技術與裝備輸出高地,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
此次三年計劃目標爭創1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探索氫能在船舶燃料、備用電源、離網超充等應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氫能產業示范應用鏈條,到2027年氫能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廈門市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300輛以上,初步建立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
重點任務共11項,包括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布局建設氫能產業創新支撐平臺、完善氫能標準體系建設、引培氫能領軍企業、布局氫能產業園區、逐步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著力拓展多領域示范應用、統籌規劃建設氫能基礎設施、建立多渠道氫源供應體系、構建氫能綠色價值實現機制、積極開展氫能領域國際合作。
其中,在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方面,《計劃》提出在臨空經濟片區開通首批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運行,逐步拓展至燃料電池清掃車、灑水車等市政車輛,支持在機場、港口開展燃料電池冷鏈物流車、叉車、集卡等示范應用。并適時推進福廈氫能高速示范,探索建設跨省市的中長途氫能高速走廊,進一步對接聯通江浙滬-閩-粵沿海省際氫能高速大通道。
在拓展多領域示范應用方面,《計劃》支持綠氫在廈門市半導體、高端玻璃制造、稀土冶煉行業推廣應用;探索在算力中心、5G基站等高能耗設備使用氫能備用電源;支持在高速、港口建設油氣電氫服綜合能源站,試點布設離網超充站;推動在有條件的園區建設含有屋頂光伏、電解水制氫系統、儲氫設備、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的智能微網,探索培育“可再生能源+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實現智能微網與電網友好互動,促進電能、熱能、燃料等異質能源之間的高效互聯互通。探索布局氫能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應用。
此外,《計劃》明確要建立多渠道氫源供應體系。在產業發展初期,加強同周邊地區氫能資源的聯動協調,與漳州古雷港經濟開發區、泉州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等副產氫豐富地區開展合作,建立區域氫氣供應網絡,推動建立廈漳泉氫能走廊。后期重點發展以分布式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鼓勵以智能微網為基礎的氫能制儲用一體化站建設,鼓勵發電廠利用低谷時段富余發電能力在廠區建設可中斷電力電解水制氫項目。
在工作保障方面,《計劃》特別提出要加強氫能產業全鏈條安全監管。鼓勵氫能企業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監測、及時預警、遠程控制制氫用氫全過程,實現氫能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支撐氫能全產業鏈安全、穩定、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