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惠政策頻繁出臺,中國氫能產業有望迎來加速期。與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傳統燃料相比,氫氣具有能量密度大、反應零排放的天然優勢,是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理想的清潔能源。為加快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頻繁出臺氫能產業扶持政策。此外,疊加產業經濟市場廣闊,氫能融資項目數量持續增長,相關企業布局加快,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將迎來加速期。
氫氣行業涉及多個核心環節,核心設備國產化曙光顯現。氫能行業涉及制取、儲運、加注等多個環節,產業鏈巨大。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核心設備的國產化已經開始顯現。
①制氫:化石能制氫仍然是中國目前的主流技術路線。從長遠來看,持續降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是行業的大趨勢。堿性電解槽作為電解水制氫的核心設備,已基本國產化;
②儲(運)氫:目前我國仍以高壓氣氫運輸為主,其中長管拖車運氫應用廣泛,管道輸氫成本高,短期內難以規模化;車載儲氫是儲氫的最大細分市場。2020年,我國車載儲氫瓶市場規模僅為2.1億元,2025年將達到32億元。我國車載儲氫仍以35MPAII瓶為主,70MPAII和IV儲氫瓶技術難度大,仍由海外企業主導;③加氫:政策加碼下,我國加氫站擴建力度加大,受制投資成本高,我國加氫站尚未實現商業化運營。在加氫站成本構成中,設備投資額高達45%,核心設備仍然高度依賴進口,設備國產化是最重要的降本手段。
燃料電池市場正在迅速開放,當地設備公司正在加快布局。燃料電池汽車正處于快速導入期,GGII預測2023年市場燃料電池行業規模將達到230億元,2025年將達到700億元。
①燃料電池系統是FECV的核心功能部件,占整車價值的60%以上,已基本實現國內供應;
②燃料電池系統中電堆的價值占60%+,我國70kW以下電堆基本可以國產化,但關鍵材料仍然高度依賴進口,電堆生產工藝復雜。基于燃料電池與動力電池生產工藝的協調,我們對鋰電池設備企業在燃料電池領域的先發優勢持樂觀態度;
③空壓機是燃料電池系統的核心系統配件。我們預計2020-2050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1581億元,2020年空壓機國產化率將達到90%+。但由于行業化初期,頭部洗牌現象頻發,隨著技術路線的確定和市場需求的形成,我們看好具有突出循環優勢的企業。此外,國內企業正在加快布局。
投資建議:設備作為氫能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我們看好前瞻性布局的優勢企業率先突出重圍。建議關注杭氧股份、科威爾、冰輪環境、雪人股份、厚普股份、億華通、富瑞特裝、漢鐘精機等。
風險提示:國家和地方政策調整風險,核心裝備本地化低于預期,燃料電池產業化進程低于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國際貿易摩擦加劇。
PDF文件可在智庫列表查看,或者添加關注氫啟未來網公眾號,聯系客服獲取報告!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