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交流大會每兩年舉辦一屆,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八屆。大會全程見證了我國管道完整性管理從技術研發起步,歷經試點應用、全面推廣,直至深化提升的完整發展歷程。為全方位總結和交流行業內的最佳實踐經驗,共同探討管道完整性管理步入深化提升階段后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及相應解決辦法,助力我國完整性管理水平躍上新高度,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儲運專業委員會、石油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氣儲運專標委、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部、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開發部定于2025年9月23日-25日在蘇州市聯合召開“第九屆中國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交流大會”。
本屆大會以“聚焦‘智能高效、綠色發展’,大力推廣新技術應用,持續提升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水平”為主題,特邀兩院院士、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技術落地瓶頸與未來路徑開展深度研討,為提升我國管網本質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智庫支撐。
一、組織機構
(一)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儲運專業委員會
石油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氣儲運專標委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部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部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開發部
支持單位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承辦單位
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
國家管網集團儲能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中技油聯石油化工科技中心
《油氣儲運》雜志社
《管道保護》編輯部
(二)學術委員會
(三)組織委員會
二、大會交流內容
01. 國內外完整性管理標準體系建設與發展;
02. 智能化、大模型技術在完整性管理領域的融合應用;
03. 管道線路“空天地”一體化防護技術;
04. 管道線路光纖安全預警技術;
05. 管道泄漏預警技術;
06. 管道內外檢測技術;
07. 建設期完整性管理;
08. 油氣管道線路完整性管理;
09. 油氣站場安防集成平臺;
10. 油氣站場完整性管理;
11. 油氣田集輸系統完整性管理;
12. 儲罐完整性管理;
13. 城鎮燃氣管道完整性管理;
14. LNG接收站完整性管理;
15. 地下儲庫完整性管理;
16. 公共管廊完整性管理;
17. 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
18. 摻氫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
19. 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
20. 醇氨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
21. 油氣儲運設施失效統計與分析;
22. 完整性管理IT系統;
23. 智能管網建設與運維。
三、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推廣與展示
為了助力油氣管道完整性領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邀請各管道公司、油氣田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關單位系統化梳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可商業化、可持續”的技術和管理成果,將具有推廣價值的重大標志性技術與管理成果有形化、標準化、規范化和模塊化集成,并在大會上采用多媒體展板、實物模型與裝備演示、三維動畫與虛擬仿真、現場實操演示等聲光電相結合的多種形式進行集中展示。
四、參會人員范圍
誠邀國家發改委、國家應急管理部、國資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能源局等部委主管領導;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管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大唐、中國航油、延長石油主管領導和技術專家;各油氣管道、油(氣)田、石化、儲氣庫、LNG、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等單位主管領導及管道處、生產處、設備處、工程處、安全環保處、科技信息處、信息中心、數據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大型城市燃氣、油(氣)儲備、港口等有關單位領導及技術與管理人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和科技人員;從事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術服務機構及相關材料和設備企業領導與專家等人參會。
五、往屆回顧
六 、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人
王 蕊 李 斌 王 哲
杜德興 陳 輝 范文增 劉明輝
電話
010-83836619、010-83686711
010-83836639、010-80841007
010-63815326、010-83686011
傳真
010-52076552
郵箱
chuyunxuehui@cps.org.cn